扫一扫
扫一扫
陈飞杰:接力文化传承,助力中国年轻设计师走向世界

浏览:85285谭韵怡2015-07-27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鲁班节”?在本月的28日,“传承鲁班精神,弘扬中华文化”行业沙龙活动将在深圳举行,作为活动始创人香港设计师陈飞杰,他向凤凰家居讲述了他对设计行业现状的思考,呼吁大家传承工匠精神,回归设计初心。


中国经历“百年脑震荡”价值观受扭曲


从上世纪初开始到现在大概一百年,我们经历了内乱,文化大革命等等的事情,被媒体称为“百年脑震荡”,有很多中国人把老祖宗的传统贴上“落后”的标签。其实当我们回顾历史,会发现在清朝兴盛的时候,中国在世界的舞台是很强大的。直到西方工业革命开始六十年,中国因为种种历史原因没有很好的延续发展,导致与西方飞速的工业发展,军火发展等拉开很大的距离。在改革开放至今,中国人也由于国门大开,接触了很多西方先进的科技,体验了发达国家的生活方式,导致出现一种错觉,以为自己的国家不行,甚至觉得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都不如西方。


而我们这个行业内的人也普遍认为,西方的建筑设计就是最好的。你们看之前王澍老师拿了普利兹克建筑奖,中国整个行业都轰动了。但是,中国的鲁班奖这个由中国人自己组办的与普利兹克建筑奖同类的奖项,从80年代成立到现在,似乎已经被遗忘了,也没有一个设计师拿了奖后会引起轰动了。当然,排除评奖的专业度,各方的传播力度,以及世界认可度等等因素之外,是否真的也反映了我们中国人本身一些价值观的问题?常常听到一些学者和媒体说现在的许多中国人存在价值观被扭曲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提倡要寻找到自己的特色,要传承,因为有传承才有积累。相信西方的科技发达也不是一两天创造出来的。作为一个接受过西方教育的传统中国人,我常常与行业设计师分享和探讨西方的价值观跟我们东方的价值观的差异,也会开玩笑的举例说西方是用石头来建房子,我们东方是用木头来建房子。但是我们也看见,现在在中国热卖的别墅是用石头建的,是法式、英式、美式的,看到这种社会现象我觉得很心痛。


玻璃钢筋混凝土不是中国的语言


不过我相信中国这“百年脑震荡”是短暂的,从重伤到痊愈会有一个过程。我们身边很多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开始慢慢地找回我们中国的文化,运用到设计里面去,我想这是我们中国人都有的使命感。因为我们这一代如果不去传承这些中华文化,下一代它的断层会越拉越宽。同时我们也不希望中国的城市都是玻璃幕墙,可能有些人会质疑说难道我不用玻璃钢筋混凝土吗?不是的,我只说我们可以更多大胆的去突破,去使用更能够代表我们自己特色的材质,比如说木头。


很多人会误认为现代这个社会去砍伐木材好像有点不环保,其实是不全面的。从长远来看,用钢材、用玻璃、用混凝土才是不环保,因为它们的安全期是70年,没有人见过用钢筋混凝土做的建筑能站在这个世界一千年,但是我们见过能够立在世上一千年的木结构建筑。所以一棵树砍伐下来,它是实现了树的第二个生命价值,它能够为建造一栋房子成为栋梁之材。


建造业缺少匠人


我们这个行业真的缺少匠人,你会发现古代会叫木匠、泥水匠、瓦匠、油漆匠等等,他们有着备受尊重的社会地位。但是现在你会发现我们管装修工人叫做农民工,没有人叫他工匠,当然在某一个角度上,他们确实大都不是工匠,就是打一份工赚点钱,他认为这一辈子做装修工就是倒霉的。但在一些发达的社会,例如临近我们的日本,你会发现木作师跟建筑师跟律师是在社会都是备受尊重的,那为什么我们不能呢?我也盼望着不久的将来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那一天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重拾一颗匠心,那些坚持匠人精神的人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还有一个现象是鲁班节(农历六月三十日)建造业界没有放假,其他节假日所有的人都会回家陪家人,陪朋友,当然陪家人是很重要的,可是教师节却没见多少人说是陪老师的。在香港,每年的鲁班节,我们都会回去看望老师,请师傅去吃一顿饭。这一天几乎所有大的酒楼、餐厅都被这个行业的建筑师、室内设计师、木匠、泥水匠、油漆匠、水电工等等订满的,我觉得那一天是最能代表行业尊师重道的,而当中也有很多人青出于蓝,成为了别人的师傅。我觉得这是中国传统“师道传承”的文化,“尊师重道”是值得被传扬的。因此,每年我们发起活动,共同来纪念鲁班这个建筑业祖师爷的时候,我也提倡在鲁班节这一天,行业内能够放一天假,这一天是陪师傅的日子,是去回敬你的老师的日子。


现在的年轻人不行是因为师傅没教好


我当初从学校出来跟第一位师傅学木工的时候,我们是要拜师的,然后他才会正式去教我。师傅告诉我说“徒之过,师之罪”,所以我们有另外一句话对应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它是相辅相成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师傅非常地负责任,花了毕生的精力把他所学到最好的东西传承给我们。不过现在我们开始意识到,传承这个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们这群人的手里,也就是40岁左右的设计师。在这个行业做了十几年,有了经验和累积了了见识,但这部分人中有很多常常会觉得现在的年轻人不行,我认为所谓的“不行”其实指的是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 那么,作为资深设计师,我们是否有好好地教我们未来的接班人?我们是否有尽到一个师者的责任,把上一代传承的学问和技能继续传下去?如果这些技艺失传了,如果中国文化到这一代断层了,真的就只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不行吗?


传承是为了让年轻设计师更自信的走向世界


作为接力传承中国文化的设计师,我们常常在思考可以做些什么?西方有包豪斯学院,我们希望东方有鲁班学院。因为现在的设计师,普遍动手能力几乎是没有的。以前在没有设计师这个词之前,我们有打铁匠,有木匠等等,一般在你思考后,都需要通过自己动手做出来。现在科技化发展,设计师也变得比较高大上,似乎就是画画图就可以了,其实很多的年轻设计师不明白,无论从科学角度讲手指活动对脑部灵活性和整体协调性有多大好处,还是从人生角度来说动手更能培养体验和感知的能力,总之动手对一个设计师的创造性是非常重要的,就如美国的很多发明家都是在地下室成长的,那里有在一个很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动手创作,他们从小就能体会将思想亲手实现出来的成就和自豪感。


我们现在在一栋栋高层建筑里,仅仅只有客厅和卧室,家里的小孩没有动手的地方,学校也很少动手的课程。导致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你会发现设计师跟工匠之间几乎是对立的,这是左手跟右手配合的关系,如果左手不欣赏右手,右手不欣赏左手,绝对不能完成一个好的作品。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社会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太浮躁导致教育模式出了问题。如果我们再不站出来发出一种正确的信号,对于一个社会的良性发展可能会是一个非常大的危机。所以我们希望以创办鲁班学院,聚集一群有使命感的导师,通过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手工技艺,帮助年轻一代的设计师更自信的带着自己的特色,代表中国设计走向世界舞台。


陈飞杰简介:


香港著名建筑、室内设计师


有二十多年的专业经验


陈飞杰香港设计事务所首席设计师


正境香港设计事务所合伙人


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重识鲁班回归师承”设计中国行活动发起人

战略合作
深度合作
友情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