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扫一扫
史迪威:设计不要被迫于追赶

浏览:30584石材体验网2018-06-22


史迪威

台湾著名设计师

中国文化大学建筑学士

哈佛大学设计硕士

上海元柏建筑设计事务所 总经理

上海交通大学 客座教授

2017年度国际空间设计大奖艾特奖上海赛区评审专家


曾任:

美国JUNG/BARNNEN ASSOC.INC. 项目设计师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助理讲师

高能国际工程顾问公司 共同主持人

中国文化大学 景观系讲师

华梵学院 建筑系讲师

东海大学 建筑系讲师

中原大学 建筑系讲师

森海国际工程顾问公司/沈祖海建筑师事务所 副总经理

高迪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总经理


编者按:

21世纪,设计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设计师对于改善人们生活品质、促进文明进步发挥着积极作用。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建筑大国和装饰大国,境外设计师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本土的设计师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创作激情,开始思考走出国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中国的设计走到了一个历史性的关键节点,设计行业未来将走向何方?这已成为当今设计界正在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史迪威先生是台湾着名设计师,现任上海元柏建筑设计事务所总经理。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硕士,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建筑学学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助理讲师,东海大学建筑系、中原大学建筑系、华梵学院建筑系、中国文化大学景观系、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的讲师和客座教授,曾在美知名的建筑师事务所(Jung/BrannenAssoc.Inc.)工作七年之久,长年在美国与台湾着名建筑设计公司主持建筑与室内的设计规划业务。曾代表参与香港九龙角填海计划投标得到首奖。

在执业近二十余年中,史迪威先生曾处理过许许多多个案,业务范围涉及建筑规划、景观设计与酒店商旅、社区规划、办公空间、商场规划与公共空间以及会所、售楼中心、样板房、精装修房及别墅设计、品牌专卖店、休闲娱乐场所、以及厂区的环境规划设计与改造。其为房地产公司所设计售楼中心、样板房的风格之多样化、户型规划之合理性为房地产销售创造了无数佳绩,并在业界备受好评。




记者:您是如何走上室内设计师道路的?


史迪威:我的设计生涯要从高中时代说起,那时我的哥哥史南桥在大学攻读建筑系,可能受到我哥哥的影响,我很自然地也选择了建筑系。可以说,走向今天的室内设计师、建筑师的角色,还是受到家里的影响。

这种家庭影响可以追溯到我的父亲。在抗战时期,我的父亲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而同时他的另一个志愿就是当一名建筑师。虽然进入了复旦新闻系,但我们知道他心里一直有个建筑师的梦,工作之余他会在家里做一些建筑模型,这间接地感染了我们兄弟俩,成为设计师的完整历程是这样的。


记者:在您的设计生涯中,有没有对您影响重大的设计风格或者是设计名家呢?


史迪威:在我个人的设计生涯中,其实是经历了一个混沌的过程。一开始都不见得有一个好的学习对象。好在我的第一份设计工作,使得我与各个设计师都有接触。而且,我的个性不太崇拜一个人,所以从这个过程中就可以发现到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去学习的地方。

相对来说,东方的安藤忠雄和西方的路易斯·康是我比较重要的学习对象。因为这两位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偏重建筑的抽象外观和精神层面的追求。在形式上反而相对是减弱的。


记者:您从事设计多年,并且是哈佛大学建筑设计的硕士,在国外多年的经历让你感觉中西方在设计方面的差距有哪些?


史迪威:其实从东西方的设计训练来看,西方很重视从原创出发之后,他的抽象思考慢慢转化到实际设计里的过程。从他们的设计作品里,我们能看出他们的思考过程,以及他们在设计原则下,推演出来的设计结果,脉络非常清晰。

中国的设计大多还是非常注重形式上的丰富性,努力营造出奢华、华丽的感觉,但这种表现形式很表面,缺乏从内在散发出气质的部分。就像一个人,要让人觉得他很有内涵,不是仅仅对他进行“美容化妆”就可以,而是要有能够从内发自而外的气质。所以中国的设计师应该加强对于设计本质的思考,以及对于空间的观察,和关注设计到最后所需要呈现的结果。当然在这里,我不否定中国丰富的多样性表现形式,也给人一种很愉悦的感觉,但我认为中西方还是可以互相截长补短,相互结合会更好。


记者:目前中国设计缺乏“内涵”,也可能是因为中国设计行业发展的时间过短,中国设计师的沉淀还不够所造成。


史迪威:不单是沉淀,更是一种设计方法论。在西方教育研究所的研究过程,他们其实在思考一个设计师,如何从设计原始的出发点去捕捉到内容和精神,再延续推理的方式,使他有种内部生成的思考,最后转换到表面的结果。这其实是中西方教育的不同,在国内的整个设计教育里,高校要培养和挖掘出中国下一代设计人才,就必须要回到基本的训练和设计教育的强化上。


记者:虽然中西方设计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中国设计能够如此快速、迅猛的发展,并取得目前这样的成绩,还是有自己一定的优势?


史迪威: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有非常多的项目,让我们的设计师可以实践。

从目前的市场看,我们可以感受到有很多的机会,但是越是这样,设计师更要重视每次机会背后隐藏的挑战,把自己的专业训练得更扎实、更精练一点。现在我们的设计师,看起来有点太放松,好像每个东西都能堆进设计里,而且每次设计都一定要做很多招数,业主才会觉得做到位,设计师花了心思。但其实设计要有一个反醒的过程,你在丢了很多东西进去之后,要从加法回到减法,再在减法的基础上,做一点点加法,只有经过这样一个来回反复的过程,才能把设计做的更完整、更精致。


记者:因为中国是正在建设中的发展中国家,有广阔的市场和前景,所以中国很大一部分设计被市场所左右,造成中国设计师被市场“追赶”,处在一个很浮躁的环境下,无法静心做好设计。


史迪威:其实我回忆我自己,从大学毕业到工作,再到开始做设计,也是处在一个浮躁的状态。而我感觉自己已经成为一名真正的设计师,是通过一个住宅项目,我的业主跟我说他不急,给了我九个月的时间,他的预算又刚好没有太大的限制,这就让我有机会、也有时间在那个过程里,慢慢打磨一个好作品。设计师需要有耐心,也需要有这样的机会,才有可能成长为一名好设计师。

所以中国的优势是机会太多,但也可能反而限制了成为一名好设计师的心路历程,让他没有机会去沉淀。其实国外很多很好的建筑师,他们都经历过一个建筑或者设计行业的冷淡期,那个时期刚好又是经济低迷期,市场上只有为数不多的项目给你去做,并且项目又很小。但是这样的阶段,反而让他们在磨练的过程中,以一颗很平静、不浮躁的心,去很仔细的想到底要怎么去做设计?最后经过这个过程以后,他就可以跳到另外一个阶段,把设计真正做到有内涵。


记者:所以做设计还是要慢下来,设计师要留出给自己思考的时间,慢慢沉淀和积累,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力。


史迪威:欧美很多国家都在提倡慢哲学,因为今天世界上很多国家,发展的速度太快,让人都忘记了基本的思考节奏。在一个设计师的成长过程中,做小而精而美,比做大而放而浮的设计更有意义。今天中国有那么的人口,那么多的设计师,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发挥他设计中的小坚持,我相信这样所产生的能量,最终会在每一个人之间的激荡,产生丰富的设计交流,从而引导世界。


战略合作
深度合作
友情媒体